截止2018年末,我国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大约2.5亿,占人口总数的17.9%。我国老年人慢性疾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接近1.8亿,失能和部分失能的老年人口超过四千万。
健康养老变为老年人乃至整个社会刚性需求,现阶段相对性独立的公共卫生、养老服务体系无法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需求,急需推进医养结合。
“此次医养结合文件的出台回应了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痛点问题。”这体现了相关部门针对以往行政管理条块分割的低效问题勇于开拓创新的担当。
主要发展居家养老、社区养老
今年的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从现阶段来看,主要的依然是居家和社区养老问题。”我国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主要向居家和社区倾斜,在公共卫生方面,也是主要发挥城乡公共卫生机构作用,将公共卫生服务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将根据意见要求,主要增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增强社区和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设施的数量,提高服务质量。深入开展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在农村统筹乡镇卫生院和敬老院、村卫生室和农村幸福院的资源,统筹规划,毗邻建设,融合医养结合服务。
“将来中国老人九十%是居家养老,7%是社区养老,3%是机构养老,中国式养老模式是九十+7+3。”刘远立表示,在社区和居家养老,符合养老的传统和我国的实际。
补短板: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
针对现阶段存在的医不懂养、养不懂医,机构和人员积极性不高,难以达到医和养完全融合一体化的服务等问题,本次出台的意见着重发力补短板。
如何提升医养结合产业的服务能力?要从服务提供方即机构和机构人员的能力和意愿两方面入手,让其能且愿意提供高质量服务。
南京秦淮礼拜寺巷老年护理院从2009年成立之初就深入开展了医养结合服务,现阶段拥有床位一百三十张,入住一百二十位老人。不但能解决老年痴呆、脑溢血、肺部感染等常见老年病,还提供康复、心理咨询、体检等服务。
“医养结合后,很多老人的常规疾病在养老机构就能得到诊治,无需去大医院挤占资源,一举两得。”。
但是申办医保定点单位却成了难题:“2016年拿到执照,医保定点办了两年多才下来,申请流程太复杂,验收环节不切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