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保险、互联网、大健康等有关企业均已在养老机构上有一定的布局,但养老机构真能分得这万亿级产业蛋糕吗?
以养老服务机构信息为例,2015年1月,民政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半以上的民办养老机构收支只能够持平,四十%的民办养老机构常年处在亏损状态,能获利的不足9%。
据我国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2012年至2015年,中国养老机构数量从4.43万个急速下降至2.8万个,2016年开始才再度回暖,但每年的机构增长数量仅数百个。
人口学家在北京的一项调查显示,北京养老服务机构中仅有4%的养老机构实现盈余,超过六十%的养老机构需要十年以上时间才能收回投资。
亏损究其根本在于养老产业当前重资产、高投入、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养老院的投入产出都有一个盈亏平衡点,超过盈亏平衡点的时候自然能够获利。但养老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才有回报的产业,一开始投入大且空置率高,需要后期养老床位使用率提升带来回报。
他拿广州的几家养老院做对比,万科修建的养老服务机构,平均一个床位的装修成本在20万元左右,越秀集团的养老服务机构每一张床位的修建成本也在9万-十万元,其他民建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的装修成本也控制在6万元左右。
“每一张床的装修成本实际上需要6-8年才会回本,8年之后才是养老服务机构的收获期。”大多数资本是没有这个耐心的。这也致使了养老服务机构的“围城”现象,一方面养老产业迎接万亿级规模,资本圈地各方涌入;一方面各家养老机构因诸多因素暂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广州泰康之家粤园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家俊对于破解“围城”颇有信心。他认为,医养结合一定是未来养老产业的大趋势。至少在服务高端老人群体方面,泰康找到了一套不错的模式。
在受访专家看来,除了高端养老服务需求外,中国更多的养老服务需求是在中低端,未来养老服务及产业发展的重心也一定是在基层。医养结合的目的是要处理好养老服务的终末问题,需要帮助老人找到适宜的养老方式。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六十岁及以上人口为2.49亿,而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总数仅746.3万张,以此计算,仅3%的高龄人口能够获得与之匹配的配套养老机构服务,产业规模扩展仍有极大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