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规划》中提及的三个发展阶段的战略目标,都离不了以养老产业为支柱的相关行业的实践和探索。“攻”过往发展中的不足,连续不断进行革新;“守”符合国情且长期适用的决策,阐释出具有中国特色人口老龄化道路“攻守道”。
医养结合一词近些年比较火热,关于医养结合的制度也是层出不穷,且制度也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如今,医养结合已经成为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结合《规划》提出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度上将鼓励养老机构内部需要设置诊所、卫生所(室)、医务室、护理站,更进一步增加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将符合规定的养老机构纳入基本医保定点范围,提供更加健全的医养结合服务。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到2014年,医养结合在國家层面鲜有提及,直至近几年才被國家在各大指导性战略性的文件中一再强调。严格来说,医养结合一直处于探索和发展阶段,相应制度也是在连续不断改变完善。
怎么让顶层发布的指导性、强制性文件,有机地结合,响应党的十九大决策部署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治纲领,在连续不断变化的制度中提取信息,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道路,成了相应部门制定具体细分领域工作重点。
中国养老产业在医养结合具体落地制度上连续不断革新,却在养老模式上以静制动。从《规划》及相关制度得知,國家顶层依旧聚焦于符合国情的居家养老为主,并且发展机构养老的模式。
此次《规划》中也明确指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多渠道、多领域增加适老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
现阶段,国内养老模式呈9073格局,居家养老占主流,结合两次国.家级别的指导文件,9073的养老模式只是在近期呈现一个旺盛的态势,居家养老模式对于人员的需求非常大,一对一的服务又为高消费服务,应在居家养老基础之上逐步实现居家共享服务。
针对怎样健全居家养老及养老机构服务业,一方面鼓励成年子女与老年父母就近居住或共同生活,履行赡养义务、承担照料责任,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式养老;另一方面加快形成以社会力量为主体的养老服务格局,全方位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机构,探索各类跨界养老商业模式,推动养老机构将服务逐步延伸至居家社区。